You are here
文學作品/Cultural
Submitted by editor on 13 July 2016 - 5:22pm
如果不是廿一中的“定力”,如果后來生活不出現轉機,如果按照我“石灰市文化”、“較場口大世界”、“和平路樂園”的軌跡延伸,它將帶我走向何方,次品廢物、沉淪墮落,甚至毀滅都不是不可能的。種子播入泥土或者掉進石縫,通常不會殊途同歸。一九五六年秋,我意外地考上重慶市最好的中學。就像三年前我糊裡糊涂考進了第二十一中一樣,這次,我又糊裡糊途被市一中高中部錄取。該校必須住讀,我為起碼可以一個人睡一張床而特別興奮。在仔細閱讀通知書全文後,我拿著它發怵,上面提到學雜費、書本費、伙食費一共要交二十元。對於母親,每次開學前都是一個大關口,她得為我們的學費操忙。今年阿弟開始上學,再加上我這筆大數目,我很耽心母親嫌貴不讓我去。
Submitted by editor on 24 June 2016 - 5:09pm
五二年八月十二日下午,我和興國怏怏地跟在板板車後面,離開了國際新村一號,這個憤懣多於留戀的地方。行李已經搬空,這是最後一趟,媽咪和三個弟弟一清早就去了新家。板板車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巔簸,車上的大包小裹可憐地跟著震顫,兩根長晾衣竿分分秒秒在抖瑟。我和大弟迷茫的心境裡有一絲解脫的輕鬆──過正常孩子的生活,上學放學不再被搜身。
Submitted by editor on 14 June 2016 - 4:20pm
那時剛解放不久,人們的覺悟沒有後來“高”,父親的失蹤,學校似乎完全不知道,我的日子依然如故,還是很好過,直到這年秋天。
那天下午剛上第二節課,四個大人出現在教室門口,他們要地理老師讓我出去。我莫名其妙惴惴不安跟著這些陌生人下了樓,走進了隊部。巨大的毛主席油畫像佔了整整一堵牆壁,一幅少年兒童隊隊旗掛在另一堵牆上,莊嚴肅穆的氣氛使我有一點緊張,與其說是緊張,不如說是敬畏。這三男一女都很年青,穿著一樣的深藏藍嗶嘰鐵路制服,女的頭髮有點自然卷。不明白他們的來意,我瓜兮兮地坐在那裡。
Submitted by editor on 2 June 2016 - 8:15am
一九四七年,謝文龍先生從廣州出差到南京,與父親見面握手的第一句話便是“有志者事竟成”,第二句是“海南島又生出第二個海瑞”。無獨有偶,一位跟隨孫中山革命,與國民黨的高官要員交往極廣極深,後來因資格老,在父親公共汽車管理處當稽查的許老先生,目睹耳聞父親的所作所為,也稱譽父親是“海南島的一個新海瑞。”八年抗戰,中國百廢待舉,數年內戰,中國百孔千瘡,需要把所有的金錢、財力花在重建中國,救助百姓的事業上。使這位“新海瑞”無比痛心疾首的,是國民黨內部的顯貴們不顧國家民族利益,不擇手段貪污腐化的行為。父親南京做事的前任後任很不干淨,他敬慕仰
仗的馬俊超老先生,這方面也令他不敢恭維。
Submitted by editor on 12 May 2016 - 2:48pm
齊楨謨叔公一諾千金,儘力履行了他的承諾,供養父親六年唸完高中。父親沒錢讀大學,決心憑能力到社會上闖前途,他毫不懷疑自己也能像不少英美傳記故事上寫的,不讀大學照樣做大事,認為只要有真才實學,大學文憑可有可無。他非常膺服孫中山先生的“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名言,不齒於那些營利的求名之輩。
Pages
Copyright © 2025, The Qi's Cultural Foundation 齊氏文化基金會.
Designed by Devsa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