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齊氏文化基金會 第十届推動中國進步獎 公告 2017年10月10日

logo齊氏文化基金會是齊家貞女士為紀念父親齊尊周逝世十週年,於2008年3月在澳大利亞註冊成立的非盈利機構。資金來源為齊尊周遺產,子女個人收入,及小範圍私人捐款。
齊尊周(1912-1998),中國廣東海南文昌人。1945年5月參加國家考選合格赴美深造,成為“美國鐵路高級管理人員協會”會員,回國後在首都南京以鐵道和公路交通運輸業為國效勞為民服務,克勤克儉竭盡忠誠。1949年後,身陷囹圄二十三年。齊尊周一生期盼國家民主富强,百姓幸福安康。
齊氏文化基金會的宗旨是:“中國很大,我們很小;但我們心齊,願意為中國的進步做一點事情”。

《自由女神的眼淚》第三十章 毛澤東死了,許多人活了 作者 齊家貞

Smiley face毛澤東死了,這是一個好日子,七六年九月九日。有人說︰“毛澤東四九年就自殺,那他就完美了。”如果從避免有關機構報導的五千萬——八千萬條生命的非正常死亡出發,送它一頂“完美”的帽子是劃算的,儘管給這位先生冠以“完美”一詞永遠是一種罪過。不幸,四九年他忙著登基不肯自殺,我們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是玩幾年皇帝格之後他得病,早死二十年也好。那麼,中國人就有福了,知識分子就逃脫了“五七反右”的大難,被三年“自然災害”送進死神懷抱的三千多萬餓死鬼還在灶頭端著斗碗吃飯,也沒人知曉什麼是“文革浩劫”,中國的歷史就改寫了。相對而言,毛澤東就是立了大功。不過,一分為二地看,毛澤東...

《自由女神的眼淚》第二十九章 陰陽兩界,團聚夢碎 作者 齊家貞

Smiley face不少人贊揚我樂觀、勇敢,這都是過獎了。我的所謂樂觀、勇敢的表現並非象許多別的人那樣扎根於個人內在力量的堅韌或者深謀遠慮的思考,而只是建立在我的非常原始的、生就的、渾身竄上竄下的傻勁上。只要認定是對的,我不多動腦筋不思前慮後,處事直率沖動,常常不考慮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以及將帶給我什麼樣的後果,憑一股傻勁在人生道路上沖。沖得不好二十歲進了監獄,沖得好四十六歲出了國,當然,還沖了許多別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可以說,這種傻勁貫穿了我的一生,支配著我的行動,它帶給我笑聲,也帶給我眼淚,快樂是無與倫比的,眼淚是苦澀難耐的。

《自由女神的眼淚》第二十八章 黑牆內外一個樣 作者 齊家貞

Smiley face 人去樓空的三隊沒有了生氣,落葉雜草滿庭院,一片冷冷清清,對面監房沉浸在墨黑中,只有隊部亮著燈。一個士兵端著槍站在窗口,既然提前釋放我,為什麼要士兵把守?我遲疑地停住腳步,轉身望著隊長以為我聽錯了話,並非是去隊部。隊長說︰“朝上走呀,為什麼停
下來?”
走近齊胸的窗口,房間裡傳來一聲友好的“齊家貞。”
這是熊興珍。兩個多月在墊江,我整日累得頭昏眼花,恐怕連媽咪叫什么名字都記不清,熊興珍去了哪裡,什麼命運在等待這類問題,我的腦子裡從未閃過,幾乎已經忘記了她。
萬萬想不到,今天,我們在這裡相會,意味著什麼,在我看見她的那個瞬間便全部明白了。我們過去咒罵熊興珍“活得不耐煩了”、“想吃洋花生米了”、“想敲沙罐了”這些話。。。

《自由女神的眼淚》第二十七章 重慶女犯貪生怕死不要臉 作者 齊家貞

Smiley face 開過墊江,女犯們鬆了“包袱”後不久,汽車開始繞著盤山公路一圈一圈爬行,在巨大的馬達轟鳴聲中,越來越高。越高我越感到失望,我不相信母親能趕這麼遠的路,爬這麼高的山來同我接見,這剩下的最後四年多刑期裡,別想再見到媽咪了。爬上山脊,四周依然山巒起伏,群山成行,望出去一片霧海茫茫,茶樹就長在這種雲霧繚繞的丘陵地帶。“東印農場”就在這裡。除了勞改犯人外,還有龐大的就業隊。種茶製茶,并有農業稻田隊,煤礦廠,蓄牧場等等。
“東印農場”的見面禮是美好的,除了城裡聽不到的鳥聲啁啾外,泥土是美麗柔和的橘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