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1966年夏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过去五十年后,中国社会依然还未就如何评价毛泽东发动的这场群众运动取得共识。1981年,中国共产党曾试以“十年动乱”、“为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评语,为文革盖棺定论。但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赞成派与否定派之间的争论依然针锋相对,非常激烈,依其所持看法,主要可分为四个思潮:
流行很广的观点是:文化大革命持续性破坏了中国(儒家)文化,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今日中国的贪婪腐败、道德败坏风气,其根源也在于文化大革命所导致的“文明断层”,因为毛泽东号召工人、学生起来造权威的反。当年“疯狂”的例子,譬如有1966年8月中学生活活打死老师、中国的部分文化遗产被砸毁等。这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才发动文革的,他别有用心地利用了年轻人,这样的历史决不能重演,因此,维护稳定对中国具有核心意义。
一派很具影响力的自由知识分子对文化大革命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不过作为非计划中的副作用,党组织曾一度陷入瘫痪,使许多人醒悟,开始批判性思考。在“人民文革”(1966年秋至1967年1月)期间,在政治上、社会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在短时期内得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在失望的红卫兵和造反派群体中,形成了批判性思潮,他们一开始是在地下讨论自由理念,对党的官僚统治提出质疑。1979年“北京之春”、1989年学生运动的思想起源就在于此。
新毛派则认为,中国1978年后的发展证实了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毛泽东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与腐败的“官僚阶级”作斗争,以防中国变成资本主义。他们深感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失败,这些“官僚阶级”时至今日一直在掠夺工农。新毛派中的极端者认为,发动一场新的文化大革命,动员人民反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由学界主导的“新左派”并不希望重返毛泽东时代,不过他们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是导致知识分子对新自由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没有批判能力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应该批判性地看待并重新采纳当时一些积极正面的做法,如工人参与管理(比如鞍钢宪法)、民众的高度政治化以及卫生政策和教育政策的社会公益取向等。